用仁心医治病患 用大爱守护人民——泰安市政协委员王丽雅
聚焦泰安两会
-关注民生 为民分忧-
解读两会热点 贯彻两会精神
2024·泰安
委员简介
王丽雅个人简介
泰安市中心医院肾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,泰安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,泰安市医师协会会员代表,泰安市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秘书,泰安市肾内科质控中心腹膜透析组副主任委员,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,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第二届委员会腹膜透析学组委员,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。
2023年度协会工作先进个人
先进事迹
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践行党的政治路线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决反对腐败现象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作为第十四届市政协委员积极履职,两年来通过市政协提案委提交政协提案3篇、社情民意1篇。新冠疫情期问,带头冲在泰安疫情防控的第一线,在呼吸病诊疗中心及疫情防控办有力执行任务,多次圆满完成防控、布控、预案制作任务。从事肾脏病专业的二十余年来,率先独立完成斜角经皮肾活检穿刺、进行外科切开法及经皮穿刺法腹膜透析置管术、把改良腹膜平衡试验及自动腹膜透析技术引进科室。创建肾脏病家化监护病房,为重症肾脏病患者提供专业化优质、人性化温馨的诊疗服务。推进中西医结合诊疗手段,开辟中医肾病诊疗室。使学科的肾脏病诊疗体系更加完整,提升泰安市中心医院肾脏病诊疗水平。
提案一:家庭医生上门少,空巢老人出门难,建议建设无围墙医院。
根据已发布的《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》显示,2022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.7,也就是说,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处于较低水平,对养老、日常照护、医疗存在担心。根据相关预测,“十四五”期间全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。我国国情和传统决定居家养老仍是主流。当前,受经济社会发展影响,家庭单位日渐小型化、空巢化,老年人口快速增长,特别是高龄、失能、失智老年人日益增多,家庭养老反哺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《建议》指出,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”。《关于促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、《关于完善“互联网+”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》等相继出台,“互联网+”七个健康服务方面提出要求。而目前,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成熟,就餐、照护、康复、初级诊疗等养老服务供给不足,社区居家养老与医疗卫生服务结合不紧密,互联网+服务未入户或入户即沉默,家庭医生上门少,空巢老人出门难,不能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。为此建议,对老龄化人口分类管理,协调医疗、养老机构,社区,家庭资源,深化互联网+服务,推动医疗卫生、健康指导、养老服务入户落地,打造无围墙医院,形成医疗、康复、养老融为一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。
一、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,为健康老人提供充足丰富的养老服务资源。建立激励机制,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;增加养老服务培训,提升养老从业人员服务水平;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,提高养老从业人员服务待遇;支持医养康护企业、养老机构、物业、家政等社会化养老服务团队进入社区。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,完善基本服务清单,在老年餐桌、家务、理发、文体娱乐活动等日常生活服务基础上,着力强化健康照护服务,形成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格,提升养老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。打造康复俱乐部、照顾者支援团队等健康支援行动。重点加强独居、空巢、留守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居家特困老年人的巡访探访。
二、深化“互联网+”服务,为慢病老人提供延伸至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。继续推进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,落实“互联网+”医疗服务,优化“互联网+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完善“互联网+”药品供应保障服务,推进“互联网+”医疗保障结算服务,加强“互联网+”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。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医疗护理站,建设社区慢性病患者综合性精准化AI健康教育新模式:精准测压、智慧血糖、智能随访使老年人享受家门口全科医生提供的优先就诊、定期体检、健康指导、中医调理、慢性病管理等服务。
三、打造无围墙医院,积极发展居家医疗服务。针对高龄、失能、失智老年人迫切的居家健康服务需求,通过电话、短信、视频电话或网络接受医疗,不断将健康管理、诊疗护理、药物配送等医养结合服务向居家延伸,加强基层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和医疗机构建设,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的重要抓手,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、上门巡诊、换药、更换导管等服务,将医院嵌入生活。组织专业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成员开展护理技术、应急救护培训,扩大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,整合各类居家养老服务资源,扩大支持保障范围,减轻家庭养老负担。
四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中西医结合医康养结合的养老产业发展。构建智能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信息平台,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居家社区养老提供健康档案管理、健康咨询、健康检测、预约挂号、远程医疗诊断、实时定位、远程看护、紧急救助呼叫等服务。基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建设“检诊疗评管”一体化新模式及软硬件智能系统,通过智慧中医健康云平台,打造一个融合线下线上立体式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,提供中医九种体质倾向提示、健康风险预警、五脏平衡状态、压力指数、心理健康状态、眼疲劳状态、睡眠异常分析、健康总评分,形成全方位协同工作的一体化医康养服务体系,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,使医院嵌入生活,真正实现“老有所养、病有所医”的最终目标。
提案二:校门前拥堵,建议建设地下接送系统。
目前,泰安市区内中小学,尤其是中学生上下学时段校门前交通拥堵,接送学生电动自行车、汽车停放混乱,占道现象严重,事故频发,市区内交通主干道附近尤其明显。近年来,多部门为缓解此现象做出了诸多举措,例如:学校方面为缓解集中放学开展了多种课后服务,但课后服务会叠加晚高峰;增加校门口的值勤教师人手;向学生家长发起倡议在离学校稍远的地方接送学生等等。综合执法大队方面在各个易堵路段、路口增派警力加大疏导力度,配合各学校放学时间延长勤时,加大违法停车的处罚力度;媒体方面实时播报道路交通情况,提醒市民提前选择合适道路等等。虽措施诸多,但成效见微。为此,王丽雅委员建议,利用信息手段,智慧赋能,建设接送专用通道、分区接送,社会、学校、家长协同改善泰安市区内中小学校区周围上下学高峰交通拥堵。
一、疏散学校周边人员聚集,分区定点接送。学校划分黄色网格道路是禁停区,人行道上设置学生绿色通道,红线、黄线设置成班级等候区、家长等候区、机构等候区等不同功能区块,隔离桩将车辆隔离在校门外适当位置。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公共场所如公共停车场、广场、公园、小区空地等场所,不同年级分区设置不同接送点。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出入校园的通道长廊,长廊内设置文化墙、休息椅等,实现多门多通道离开/进入学校,在放学高峰期间通过合理安排,有序组织学生使用多条通道离校,有效分散校园周边交通压力。
二、校门口家长志愿者实行“一护二导三提醒”。切实发挥以学生家长、教师为主体的“交通志愿者服务大队校园中队”作用,以“一护二导三提醒”的方法做好上下学护导工作,以大手牵小手搭建安全屏障。家长切实履行绿色出行,主动维护分区定点接送秩序,为学生做好榜样。
三、综合执法优化完善学校周围交通安全设施。增设了注意行人标志、学校标志、人行道标志、减速慢行标志等警告及提示标志。联合交警部门实地调研、科学管理,合理利用已有场地,在道路较窄的区域进行限时交通管制设置单项通行,限制大型车辆进入。在学校周边空地划定临时停车位和停车带,并在学校主入口马路上方设置超时违停抓拍系统,对违停、长停实施抓拍,督促接送家长做到有序停车、文明停车、即停即走。
四、智慧赋能,建设地下接送系统。增加政府财政支持,对市区内短期没有迁移规划的学校建设地下智慧接送系统,挖设地下接送区、停车场、接送专用通道。通过智能闸道、视频监控、电子引导屏对车辆进行管理,并通过一排人行闸机实现车流、人流出入口分道,所有接送全部在地下完成,保证了学生的安全,避免地面交通拥堵。上学时,当接送车辆到达地下停车场人行通道,等候在此的由值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“护苗队”打开车门,接学生下车,接送车辆即停即走,学生经人行通道前往智能闸机口,人脸识别通过闸机进入学校。智慧接送系统将自动发送信息到家长手机,确认学生到校。放学时,接送车辆提前停放到车位,家长通过人行通道前往智能闸机口外的家长接送等候区,等候区电子屏滚动显示各班级的放学信息。学生分批次放学,错峰出行,由老师带领至智能闸机内的学生集散区,集散区电子屏显示停车场平面图和接送车辆停放位置(车位与车牌对应),并实时更新。学生根据学号末位数对应闸机编号排队,依次人脸识别通过闸机出学校。智慧接送系统将自动发送信息到家长手机,确认学生离校。除车牌识别、无感支付、人脸识别、智能监控等设施以外,还增设了自动洗车场、无人售货机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。学校节假日期间,地下智慧停车场还可用于社会车辆停放,保障假期内旅游等社会车辆停放需求。